白蚁巢是怎样形成的?
1)营集中型大巢
台湾乳白蚁当群体逐渐发展巢群成熟时,可成为集中型的大巢。巢由许多木质纤维为主巢片构成,还包含一些土质、粪便、砂粒和分泌物粘合而成蜂窝状和片状结构,故称千层巢。巢位有地上、地下和树巢之分。当群体不断壮大,除主巢外还有副巢。主副巢之间有蚁道相通,互相在联系。经同位素示踪测定,它们取食活动范围可达50~100米的距离,4小时后副巢中的白蚁可返回主巢一次。主巢仅有一个,副巢视群体发展需要可有1至多个。 2)蚁巢的外表特征 (1)排泄物(排积物):是工蚁筑巢时从墙体内衔出的物质堆积在蚁巢的外围,是褐色的疏松泥块。如是木头巢或树巢是工蚁从树内衔出经加工纤维素物质。 (2)分飞孔(分群孔):是有翅繁殖蚁在繁殖季节进行分飞的孔口。 (3)通气孔:是白蚁群体调节巢内气体和温、湿度的小孔,孔口很小,一般仅有 1mm 直径,接近主巢。 3)巢群成熟时有翅成虫进行分飞分飞时间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广东地区4月下旬至6月;湖北地区5月—7月的雨季。分飞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飞始期、分飞高峰期和分飞末期。性多数为1:2或1:3之间。 4)初期群体的建立雌雄配对营建新居后即进行交配,一般交配后1个星期产卵,1个月左右孵化。初期群体0.5年50头,1年80~243头,1.5年300头,2年418~956头,2.5年1000~1500头,3.5年2732头,4年5000头,5年估计也可能仅有10000头,6~7年发展比较快,尚未产生有翅成虫前仍是未成熟群体,不同巢龄群体数量有变动,随着巢龄增长,群体数量增加。群体数量的发展快慢主要取决于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和食料是否得到满足。 1973年4月27日接种配对一批置于恒温(30C)、恒湿(85%)培养箱中,给予充分食料和适当水分,群体发展相当快,在 1974年7月24日 检查一对(配对后15个月)群体数量已达1039头,其中工蚁915头(占88%),兵蚁124头(占12%)以及蚁卵一堆。 5)巢群的发展和成熟台湾乳白蚁经过室内配对培养和野外移植埋放观察,经过8年巢群成熟会产生有翅成虫,估计当时种群数量15~20万个体。美国的 (1981)在夏威夷进行的分飞移植培养的单个实验群体,11年后产生有翅成虫,估计当时的种群数量已超过10万个体。从蚁巢
群体成熟第一次产生有翅成虫以后到巢体衰老前,估计会有30~40年时间,种群个体数量,有翅成虫数量在正常情况下都会逐年增加,才保持相对稳定,再后会逐渐衰老成自然死亡。
怎样灭白蚁巢呢?
简易诱杀法:室外多采用土坑诱杀法,应选择有白蚁出没的地方或有白蚁的大树边掘一土坑,长、高、深各为30~ 40cm ,不能积水,坑内放置家白蚁喜食的松木或甘蔗渣,加入小量松花粉更好,最后用松树枝芒萁或麻袋及塑料薄膜覆盖。室内多用木箱或纸箱,诱箱放在白蚁活动的地方,少则3~4天,多则20天左右,可将白蚁诱集数以万计,时间再长,诱集箱变为蚁巢,就在诱集箱或诱集坑中将木版轻轻地分层挠起,喷灭蚁药粉。可达100%巢群白蚁死亡。找不到蚁巢同样可以达到消灭整个群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