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林木白蚁研究概述
2014-06-04 15:34
点击数: 1987    作者:深圳市白蚁防治中心    

 

国内外林木白蚁研究概述

  白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全世界已知2812600多种,隶属于714亚科。截至2000年,我国已知白蚁444476种。白蚁个体虽小,但其危害却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房屋建筑、堤坝水库、通讯设备到交通工具和设施甚至活立木、农作物都是白蚁危害的对象。白蚁可谓人类的大敌,曾被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IrPE)列为世界性五大害虫之一。

1 林木白蚁的危害

在有害白蚁中,危害林木的主要是树白蚁属Glyptotermes、新白蚁属Neotermes、原白蚁属Hodotermopsis、散白蚁属Reticuliterrnes、乳白蚁属(家白蚁属)Coptotermes、长鼻白蚁属、木白蚁属Stylotermes、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大白蚁属MacFotetTyles、象白蚁属Nasutitermes、球白蚁属Globitermes等,以土白蚁属、大白蚁属、乳白蚁属、原白蚁属、象白蚁属等属危害较重。

  白蚁对林木的危害主要包括对林业苗圃和幼林的蛀蚀,对园林、马路行道和公园绿化树木的侵袭以及对原始森林、果树的破坏。不同种类的白蚁,对林木的危害情况不尽相同,但危害的后果都很严重。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以蛀食树木的木质部为主,既能在树干内部筑大型蚁巢,又能营巢于地下。受台湾乳白蚁危害的树木,枝叶萎黄,营养质地差,树皮缝隙枝权断面常现蚁路、排泄物或分群孔等外露迹象。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fnosanus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一般先危害树干表皮、韧皮部,取食成圈状,使树木营养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后期逐渐向木质部深入,通常黄翅大白蚁蛀蚀比黑翅土白蚁更深。苗木及幼树被害后常枯死,成年树木被害后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枝叶枯黄甚至死亡。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主要啃食幼苗或幼树根部皮层,并常常将其地表下的根茎部咬断,从而导致幼苗或幼树死亡。

  白蚁对林木的危害特点之一是危害的广泛性。

  据国内专业人员初步调查统计,白蚁可食害300余种树木,其中受害较严重的主要有桉树、银杏、松、杉、楠木、黄檀、油桐、板栗、茶树、桑、核桃、橡胶、垂柳、白杨、棕榈、榕树、梓树、番石榴、木菠萝、紫薇、参树、桂花、柑橘、荔枝、龙眼、李、杏、桃、无花果、柚、芒果、八角等30多个树种。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杉木林基地的蚁害率可达40% 60% ;在南部非洲,白蚁危害造成的桉树死亡率达30%50%,在津巴布韦的某些地区甚至达100% J。上述事实表明林木白蚁的危害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应引起各国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白蚁危害林木的另一特点是危害的隐蔽性。通常受害相当严重时才为人们发现,同时受害程度也不易判断。因此,对于林木白蚁种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还应扩大调查面,包括调查点和危害对象。另外,应加强对林木白蚁生活习性及危害规律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林木白蚁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以利于防治。

2 国外林木白蚁研究概况

白蚁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仅在南极洲没有分布。有关白蚁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各种研究成果不断在世界各国杂志上发表,专职或兼职研究白蚁的机构或个人不断涌现,可以说从总体来看世界范围内白蚁研究领域是空前活跃的。但是,各国白蚁研究水平很不平衡,欧洲、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研究相对全面、深入一些,而拥有将近一半已知白蚁种类的南美和非洲则相对薄弱。

2.1 北美

北美记载白蚁444种,其中散白蚁属、麻头砂白蚁Cryptotermes brevis和台湾乳白蚁是主要危害种。SnyderLightEmerson,和Weesner是上世纪较早期北美极具影响力的白蚁专家。Su N.Y.则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着名的白蚁研究专家,在白蚁生物学尤其是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被美国有关媒体誉为“Sentricon诱饵系统之父”,是美国白蚁防治的“风云人物”。北美特别是美国的白蚁防治工作,不论是政策法规的制定还是白蚁防治新技术及新药剂的研发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北美分布的白蚁种类对活立木危害相对较小,因此,其对林木白蚁的防治工作还未形成独立的产业。

2.2 欧洲

欧洲白蚁种类不超过10种,主要是散白蚁。着名的白蚁研究者包括英国的HarrisSandsHickin,法国的GrasseNoirot,德国的Becker,意大利的Silvestri等。他们的研究内容涉及白蚁分类、生理、内部解剖、生物学、危害及防治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散白蚁在欧洲对森林的危害较小,因此并未见针对林木白蚁的专门研究。另据联合国环境项目部(IEP)报道,欧洲分布的散白蚁对植物的危害常见于房屋建筑周围种植的行道树,目前主要应用引诱技术进行防治。

2.3 澳洲

澳洲白蚁种类丰富,已知超过种,其中约30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主要是澳白蚁科以及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异白蚁属Heterotermes、乳白蚁属和象白蚁属。在澳洲各国中,澳大利亚的研究最为突出,该国的主要白蚁研究单位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I )、林业部门研究所和部分高等院校。HillGayWatsonLenz分别是上世纪不同时期研究澳洲白蚁成绩卓着的专家,研究内容涉及白蚁分类、生物学及防治等方面。目前澳大利亚的白蚁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施药处理、物理屏障、使用饵剂、抗性材料以及生物防治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已有1个绿僵菌菌株通过了防治地上白蚁的登记。近期,CSIRo林学与林产品部门的John French博士又开发了1种杀灭地下白蚁群体的引诱箱技术CSIRO Bait Box Technique),在澳大利亚迅速得到认可。澳大利亚森林面积较小,其中5O% 以上为桉树疏林地,白蚁对森林的危害主要发生在这些桉树林中,各种乳白蚁是最重要的危害种。目前除了采用上述白蚁防治方法以外,尚无针对桉树林白蚁的特殊防治措施。

2.4 亚洲

亚洲白蚁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在亚洲热带地区记载的白蚁属约占全世界已知属数的1/3。亚洲的白蚁研究始于日本。该国的白蚁学家ShirakiOshimaHozawa等人以及白蚁对策协会等组织对日本危害严重的散白蚁、乳白蚁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本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日本十分重视白蚁防治工作,在毒土处理、材料预防白蚁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印度在亚洲地区也是白蚁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的。主要研究单位是全印的动物学调查(北部台拉登工作站和东部加尔各答工作站)、林业研究所和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所。最着名的白蚁学家是Roonwal,其他比较知名的专家还有Chhotani.SenSamlaThakurAgarwal等。此外,研究东南亚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以及南亚国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白蚁的论着也在上世纪6070年代相继问世,为亚洲乃至世界白蚁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在亚洲,遭受白蚁危害最为严重的林地集中在东南亚,主要危害种是曲颚乳白蚁Coptotermes curvignathus。它们不但危害病树、伤树和幼树,还攻击生长旺盛的成年树;危害树种范围也很广,甚至包括松树等针叶树。具体采用的防治方法对于人工经济林来讲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的非化学方法,如栽种抗白蚁树种、降低树木机械损伤、移除白蚁巢、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一是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土壤药物处理、定植前树苗药物处理和引诱技术。对于原始林目前主要采取诱杀法。

2.5 南美

南美记载白蚁5科约400种,其白蚁研究多为区系调查和形态分类,研究者主要包括SilvestriHolmgrenEmersonSnyderAraujo Fontes。这些学者的工作为南美白蚁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来看,其基础研究仍相当不足,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未被描述的白蚁种类还很多,存在大量的异名和错误鉴定,并且只有少数几属曾被认真地修订过。此外,对于大多数白蚁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了解也相当有限。

  南美洲的有害白蚁中,异白蚁属、乳白蚁属、象白蚁属以及Cornitermes属和Syntermes属对林地危害最大,主要受害树种为桉树。防治措施主要是药液浸根及设置药土屏障,利用致病性真菌或将其与饵剂联合使用也曾有过报道。

2.6 非洲

据报道,非洲已知白蚁7170属种(其中77%的属为非洲特有),而实际种类可能超过l 000种,主要分布于东非和西非。Sands曾对这两个地区的白蚁进行过研究,其他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南部非洲或者南非。据Uys(2002)报道,南部非洲已发现白蚁554165种,其中的种类为南部非洲特有种。为南部非洲白蚁研究奠定基础的是Coaton,他于1959 1982年调查了南部非洲的等翅目,采集33 400个蚁巢,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区系分布和分类学研究。作为Coaton的合作者和助手,SheasbyRuelle也对南部非洲白蚁的分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RuelleHarrisCoatonNelDuncan等人还对南部非洲重要的有害白蚁进行了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在南部非洲,危害森林的优势种是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亚科Mactntermitinae的培菌白蚁类。受害严重的树种主要有桉属、金合欢属和松属。南部非洲的植物保护研究所(PPRI)、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是主要的白蚁防治工作机构和科研机构,他们开展了大量林木白蚁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工作,并已开始运用害虫综合治理的理念对林地进行科学管理,对林木白蚁进行防治处理。采取的主要策略有生态防蚁法,育苗阶段的物理屏障和化学药物屏障防蚁法等。此外,比勒陀利亚大学对白蚁生物防治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

  除了上述分别针对各大洲的白蚁研究以外,各国白蚁学家还积极将研究扩展到了世界范围,其间产生了多部至今仍具重要参考价值的论着,主要包括Snyder(1949195619611968)出版和发表的《世界白蚁目录》以及3辑“世界白蚁文献目录”

  Harris(1971)从全球角度撰写的《白蚁——识别与防治》;Hickin(1971)所着的《白蚁——一个世界性的问题》;Howse(1970)撰写的《白蚁——社会行为的研究》;Krishna&Weesner(19691970)编辑的卷本《白蚁生物学》和Kofoid(1934)编辑的《白蚁和白蚁防治》。各国专家跨越国界的研究与合作对世界白蚁学的发展及白蚁的防治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国内林木白蚁研究概况

我国白蚁种类繁多,超过世界已知种类的1/6,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白蚁分布。因此,我国对于白蚁的研究早在20003000年前就有记载,至近、现代则更加深入细致,其中涉及到林木白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防治

3.1.1 化学防治早在明末清初,我国民间便对白蚁的药物防治有所了解,但多数来自生活经验。20世纪30年代开始,尤其是建国后,我国的白蚁学研究和白蚁专项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长江以南各省先后成立了各级白蚁防治机构,并涌现出了柳支英、蔡邦华、夏凯龄、陈宁生、李桂祥、李始美、戴自荣、高道蓉、李栋等一批白蚁防治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白蚁防治技术和药物筛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药物品种和使用方法也有了很大改善。虽然很多早期的白蚁防治工作并非专门针对林木白蚁,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林木白蚁的防治或者对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随着近年白蚁对林业特别是对长江以南林区危害的日益普遍和严重,林木白蚁的防治逐渐得到林业部门以及白蚁研究者的关注。高步衢、孙蕴贤(1986)在其《林木病虫害防治》一书中将白蚁作为一类重要的林业害虫进行了防治方法的介绍;陈铸尧等(1995)总结了我国林木白蚁发生危害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汤成如(1998)在其“林木白蚁防治”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预防和灭治林木白蚁的几种重要化学药剂及其配方;傅碧峰、韦戈(2001)也对林木白蚁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其中提到了如何用药物、用何种药物保护幼树的问题;郭建强等(2004)在总结我国林木白蚁防治技术时详细分析了使用白蚁喜食的食料配以化学灭蚁药剂诱杀山林白蚁的优缺点并对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白蚁防治新药物进行了展望。以上这些综合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从林木白蚁的种类、危害、生物学特性到预防、灭治的系统知识。此外,为寻求高效低毒杀灭林木白蚁的药物而进行的筛选和林间防治药效试验也已展开。林树青等(1991),林树青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了以中草药诱饵杀灭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的可行性;张心结(1995),雷朝亮等(1996),卢JllJfI(1997)研究了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白蚁的药效;谢鸣荣等(1998)以自制的草药烟剂对武汉大学树木家白蚁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为寻找以亚砒酸为主的砷素剂和有机氯药物的替代品做出了新的尝试;朱建华等(2001)通过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制剂对林木白蚁的林问防治试验筛选出7种具较好效果的药剂或混配剂。

  各地林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白蚁防治机构根据各自地区受害树种、受害情况以及林木白蚁种类的不同,也进行了各有侧重的白蚁防治研究。陕西省林业厅组成课题组历时5年对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 labralis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一整套适用于大面积综合防治林木白蚁的措施,特别是在大面积活立木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方面有所创新。江西省建设厅在其印发的“江西省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试行规程”中也提到了对树木家白蚁、散白蚁及黑翅土白蚁进行药物灭治的方法。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对山林白蚁、园林树木白蚁、古树名木的白蚁防治也做了大量研究,其中涉及的树种主要有桉树、杉树、桑树、樟树、板栗等。

  3.1.2 物理防治有关林木白蚁的物理防治方法目前在我国主要推行的是挖巢法,因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探测蚁巢的技术便成了物理方法防治白蚁的核心问题。我国研究者根据多年实践摸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探巢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白蚁活动的外露迹象或真菌指示物确定巢位。另一类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或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确定巢位。但以上这些研究尤其是生物物理学方法常常是用于确定堤坝白蚁巢位的,不能直接套用于林木白蚁。梁仕忠(2003)在科研结合生产的过程中,挖掘了大量蚁巢,发现了蚁巢定位的某些规律,为正确判定林木黑翅土白蚁巢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具体的定位方法。

  利用灯光诱杀白蚁有翅成虫也是防治白蚁的一种途径,但其局限性较大,只能作为林木白蚁防治的一种辅助手段。

  3.1.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白蚁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至近现代,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白蚁的研究逐渐增多。马廷明(1985)曾经对以螨类防治白蚁进行了初步研究;柴一秋(1995)选用虫生真菌拟青霉、绿僵菌等12个菌株对家白蚁进行了室内致病性测试;陈红梅对引用绿僵菌与球孢白僵菌防治树木白蚁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这些工作为今后林业生产中应用天敌防治白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但由于其多为室内研究结果,要应用于实际生产仍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除了微生物天敌,一些捕食性天敌对于白蚁的控制作用也不应忽视。

3.2 形态分类学

我国对白蚁种类的科学记载大致始于20世纪初,最早的50年主要由外国昆虫分类学家在我国各地发表或记述一些种类。建国后。我国的白蚁分类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蔡邦华、陈世镶、尤其伟、陈宁生、平正明、夏凯龄、高道蓉、黄复生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白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八册等翅目专论、《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专论相继于1964年和2000年出版。结合白蚁分类学研究,我国白蚁形态学在近20年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分类方法也从宏观到微观逐渐多样化。

  目前,我国已知危害林木的主要白蚁种类的形态、分布都已有详细记载,为其他研究奠定了基础。

3.3 生物学特性

白蚁营社会性生活且生活习性隐蔽,因而其生物学特性相当复杂和特殊。我国白蚁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对我国有害白蚁常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比较详细和清楚的了解。张桢祥(1956)、李始美(1958)、黄亮文等(1980,。1981)、黄亮文(1994)观察并研究了家白蚁的生活习性规律;黄亮文、陈丽玲(19831984)在广州、清远等地室内外对台湾乳白蚁进行了8 a的系列研究,终于在第8年培养出了首批有翅成虫。刘源智等(1981)对黑翅土白蚁初期单腔巢群的建立进行了系统观察;黄求应等(2005)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的觅食行为,对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做了研究。钱新武等(1978),梅向阳、吴维铭(1986),戴有林、戴理平(2000)先后对黄翅大白蚁的分飞情况做了研究;王建国等(1999),吴德龙等(1999)报道了黄翅大白蚁地面裸露采食习性并分析了引起该现象的外界因素。另外,陈铸尧(1981)在其出版的《土栖白蚁》一书中还对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巢内各个品级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上这些工作均对有害白蚁防治具重要指导意义。

4 讨论

综观国内外白蚁研究历史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白蚁的研究正向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又是有所侧重和不均衡的。所谓有所侧重是就研究方向而言的,虽然白蚁研究从形态分类、区系调查、生物学及生态学、生理生化到防治等都有论着不断发表,但防治仍是整个白蚁研究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并且在防治研究中房屋建筑白蚁始终是最受关注的。所谓不均衡是就研究地域而言的,虽然白蚁在地球上分布于6大洲,但在拥有已知白蚁种类将近一半的非洲和南美洲,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于其他4大洲。

  就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我国的白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内容广泛、全面,不少成果对指导实践有重要意义。在防治方面,对替代药剂的筛选和试验几乎涉及目前生产的有机磷、有机氯、昆虫生长调节剂、白蚁信息素及中草药等各类药剂;在防治方法上也开始大胆探索各种物理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在形态分类方面发现了一批新种,各地进行了广泛的白蚁种类调查和区系研究,更有用细胞、分子等先进研究手段论证分类科学性的成果。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主要白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1)防治研究中对替代氯丹、灭蚁灵等的新药剂进行的筛选与试验不少,但主要是国外生产的产品,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新药剂不多,重复研究现象较明显。2)虽已开始逐渐重视林木白蚁的防治,但大多数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仍主要是针对堤坝白蚁、房屋建筑白蚁和电线电缆白蚁的。3)大多数研究成果推广不够。4)基础研究多而如何产业化研究少,离实际应用尚有较大距离。5)对有害白蚁主要种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比较零散,不够全面和系统。

5 对我国林木白蚁研究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危害林木白蚁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5.2 积极探索和开发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和低毒高效少污染的防治药物。

5.3 维护森林、苗圃等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加大林木白蚁生物防治的研究力度。

5.4 制定相关的法规或标准,明确规定从林木白蚁的监测、预防到灭治的一整套技术、方法和指标,将林木白蚁的防治工作纳入严密的管理法规和条例的监控之中。

(转载至中国森林病虫 作者:柯云玲 田伟金 庄天勇 赵爽 王春晓 梁梅芳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分享到: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益荣居9B

深圳市白蚁防治中心电话:0755-89812391(10线)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白蚁防治中心有限公司  粤ICP备11072559号